Skip to main content
運動生活

3個步驟教你快速搞定登山裝備、認識高山疾病

By 2021-11-1921 12 月, 2021No Comments

登山裝備種類如此多樣該怎麼準備?

怎麼挑選?該帶多少?該怎麼帶呢?

以下3點步驟教你
如何在行前簡單快速的確認裝備

一、確認本次行程

裝備在登山行程佔了非常重要的部分
帶得好不但能減輕背包重量
更能在危機時刻救自己一命!

登山分成了很多種
行程長短、季節
都會有不同的裝備

  • 一般步道健行
    明顯步道、路況良好、可以當天折返
  • 單日登山
    可能須攀升較多高度、路況不見得良好
  • 多日登山
    過夜行程、可能須攀升較多高度

二、條列式裝備清單

依照每次的行程不同,安排不同的登山計畫書
該怎麼樣讓裝備準備更易上手
又不會落東落西的呢?

CoCo教練歸納出六個原則讓大家去安排:

  • Where 去哪裡?
    確認目的地、現在詳細情況、它的位置、海拔、地形
  • When 多久?哪時候?
    一共幾日的行程、當時的季節
  • Why 為何去?
    娛樂性質、登山性質
  • Who 和誰一起去?
    成員的登山經驗、體能狀態
  • What 該帶什麼?
    是否有特殊裝備需求
  • How 如何完成?
    是否有特殊登山地形、營地、交通

其中針對一般步道健行、單日登山及多日登山
整理出以下裝備清單給大家!

1.一般步道健行-裝備清單

🔺衣物類:
排汗內衣褲、排汗衣(短/長)、中層保暖外套、外層防水外套、雨衣、登山鞋、涼鞋、遮陽帽、保暖帽、脖圍、短褲、軟殼長褲、Leggings、羊毛襪、手套

🔺裝備類:
小背包、水壺、濾水器或濾水壺、登山杖、頭燈、離線地圖、墨鏡

🔺炊食類:
個人餐具(碗、筷、湯匙、杯子)、糧食、行動糧、備用糧、爐頭、瓦斯、炊具、擋風版、打火機、垃圾袋

🔺其他:
衛生紙、水紙巾、個人藥物(暈車藥、高山症藥)、行動電源、防曬或助曬、防蚊液、身分證、健保卡、防曬護唇膏、現金

2.單日登山-裝備清單

🔺衣物類:
排汗內衣褲、排汗衣(短/長)、中層保暖外套、外層防水外套、雨衣、登山鞋、涼鞋、遮陽帽、保暖帽、脖圍、短褲、軟殼長褲、Leggings、羊毛襪、手套

🔺裝備:
背包(20L以上)、水壺、濾水器或濾水壺、保溫杯、登山杖、雨傘、頭燈、離線地圖、墨鏡

🔺炊食:
個人餐具(碗、筷、湯匙、杯子)、糧食、行動糧、備用糧、爐頭、瓦斯、炊具、擋風板、打火機、瑞士刀、垃圾袋

🔺其他:
衛生紙、水紙巾、個人藥物(暈車藥、高山症藥)、行動電源、防曬或助曬、防蚊液、身分證、健保卡、防曬護唇膏、現金、入山證或入園證、急救毯、哨子

3.多日登山-裝備清單

🔺衣物類:
排汗內衣褲、排汗衣(短/長)、中層保暖外套、外層防水外套、雨衣、登山鞋、涼鞋、遮陽帽、保暖帽、脖圍、短褲、軟殼長褲、Leggings、羊毛襪、手套

🔺裝備:
背包(45L、以上)、水壺、濾水器或濾水壺、保溫杯、登山杖、雨傘、頭燈、離線地圖、墨鏡、睡袋、睡墊、帳篷、枕頭、營燈

🔺炊食:
個人餐具(碗、筷、湯匙、杯子)、糧食、行動糧、備用糧、爐頭、瓦斯、炊具、擋風板、打火機、瑞士刀、垃圾袋

🔺其他:
衛生紙、水紙巾、個人藥物(暈車藥、高山症藥)、行動電源、防曬或助曬、防蚊液、身分證、健保卡、防曬護唇膏、現金、入山證或入園證、醫藥包、急救毯、哨子

三、清點和打包流程

通常我的打包習慣
是先把裝備準備完全
再一次打包

打包背包我會分三層:

  • 最底層放行徑間完全不會拿出來的東西
  • 中層放比較重
  • 最上層放行徑間可能會拿出來的東西

能塞的都塞進背包後再開始外掛!


登山的時候到底該怎麼穿?

要穿多少?服飾材質、品牌應該怎麼挑選?

以下簡單的整理了4個重點給大家參考!

一、登山穿搭-洋蔥式穿法

山的海拔較高
氣溫也相較於平地低
氣候變化多端

不管在行進間或是休息時
都會需要隨時調整穿著
所以建議大家以洋蔥式穿法
以便調整穿著

二、登山上衣分類

🔺底層(聚酯纖維、羊毛)

底層衣是登山中最重要的部份
行進當中就算氣候再冷
也還是會流汗這時如果穿搭的是一件排汗功能良好的衣服
不但能保持身體乾爽
也能適度的調整身體的溫度!

🔺中層(羽絨、化纖)

  • 行進間
    體溫會慢慢上升
    穿梭在山林間
    可能一下出大太陽很熱
    下一秒又突然變得超冷
    會選擇排汗性質較佳的材質來穿著
    預防汗被悶在衣服裡
  • 休息間
    因山裡的氣溫氣候多變
    靜止時比行進間還容易覺得冷
    在山裡維持身體溫度是非常重要的
    此時Coco會選擇較厚的外套作為休息時的保暖

🔺外層(Gore-tex、eVent、Eco-shell)

對的穿著就是避免在山裡失溫!
外層通常挑選防水防風材質
除了因為山裡容易起霧之外也容易下雨
為了保持身體乾操
最外層的防水性能就非常重要

三、登山褲

🔺內搭褲 / Legging

最底層都屬於保暖層
以衣服與肌膚的的接觸來達到保暖效果
穿著時也可以單穿
但最好視山的狀態來挑選穿著

🔺短褲 / 長褲

短褲與長褲的差異就在於
一個好活動關節
另一個耐磨、防護性較好
而長褲在突然寒冷時也有較好的保暖效果
依照個人對於氣溫的敏感度來決定穿著
若不怕冷也可以著「短褲+內搭褲」

🔺軟殼保暖長褲

通常在雪季時穿著
軟殼的布料稍重
但在材質上同時擁有保暖、防潑水、防風、透氣等機能

四、其他登山重要配件

帽子、頭套 / 頸套、頭燈、手套
、登山襪、登山鞋、登山杖


如果是新手
攀登百岳可以是首選嗎?

上山前除了對於路線的認識、裝備是否齊全

該怎麼做登山前的自身能力評估呢?

首先我們必須知道
什麼會引起高山疾病發作?

一、引發高山疾病三大因素

🔺絕對高度

登山時高度海拔的改變
會提高高山疾病的發生機率

  • 郊山 1000M~1500M
  • 中級山 1500M~3000M
  • 高山 3000M以上

一般來說在中海拔以下較少引發高山疾病
但依照數據統計海拔約2500M以上
就有機率發生

海拔達3000M以上
症狀會更為明顯

🔺攀升速度

高度適應
每個人生理狀態不同
所需要的時間就會有所不同

突然間或快速的上升
因氣壓下降、氧氣成分降低等等
身體呈現低血氧狀態

若沒有依照個人身體適應調整攀升速度
就容易引起高山疾病

🔺個人狀態

並非平時有訓練或是體能好就不會有高山疾病症狀
高山疾病某些層面上可能是天生的
身體對於海拔改變、增加換氣量的敏感度較差

或是在登山前睡眠不佳、宿醉、身體狀況不好等等
都是容易引發高山疾病的因子

二、高山疾病種類、症狀

🔺高山症

上山後1~12小時開始出現症狀
頭痛、頭暈、失眠、噁心、嘔吐、厭食、虛弱等等
最先感受到的會是頭痛症狀
嘔吐可能是症狀惡化的指標

🔺高海拔腦水腫

少數高山症病例會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
嚴重頭痛、是睡、意識不清、運動失調、昏迷等等
運動失調是高海拔腦水腫的指標

🔺高海拔肺水腫

運動能力變差、休息狀態下仍不停喘氣、乾咳、胸悶
症狀惡化會出現呼吸困難、咳嗽帶血、發紺等等
此症狀致死率比起前兩者還要再更高
一定要謹慎看待

三、如何預防?如何處置?

🔺確認好山的狀態

是否超過2500M?
登山路線上升是否較為快速?

🔺確認好撤退計畫

如果真的發生高山疾病
最近的醫院在哪?

🔺上山前服用高山症藥物

至藥局或診所購買高山疾病預防藥物
但藥物只是降低發生機率
並不一定就不會發生

🔺山伴

隨時注意身旁夥伴狀況
一有不適馬上告知彼此

🔺下撤

山永遠都在
不管單日或雙日行程
只要有症狀休息後沒有改善者
馬上下撤
並且評估是否需要就醫

美好的登山經驗
是需要行前準備堆疊而成的
山永遠都在
務必量力而為呦!


文章撰寫:Coco教練
想了解更多關於Coco教練的資訊嗎?
👉🏼 點此處可連結至Coco教練的Instagram

悍草訓練Coco王彥婷教練

悍草訓練,讓你有更好用的身體

Author 悍草訓練

More posts by 悍草訓練

Leave a Reply

04-232621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