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表現科學:基礎班研習
2022/03/12(六)-13(日)
9:00~17:00點此前往課程報名連結
(名額有限,額滿截止。)
💪🏼 NSCA繼續教育學分 1.4
💪🏼 台灣運動防護學會教育學分 申請中
訓練方法很多種
每個人對於訓練目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
❗️如果你想要練大肌肌…
🧐那麼單純用自身體重訓夠了嗎
❗️如果你的目標是灌籃…
🧐練練器材就能跳得更高嗎?
❗️如果你是為了抱起將要上國小的孩子…
🧐我該練什麼?
2018年這篇文獻中
採用文獻回顧的方式
收集許多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
研究結果中
學者整理了不同訓練對於:
- 肌肥大
- 肌力
- 爆發力
3種指標判斷訓練對於能力的影響
並呈現在下方表格中:
對於初學者或是肌力較不足的運動員
一開始應該以確保動作品質
以及增加肌力、肌肥大的最大效果
那離心跟變動式阻力訓練
可以在一開始提供比較有效的刺激
而對於有經驗的運動員
需要的是如何快速的使出這些力量
甚至應用到專項動作上
舉重、複合式訓練(PAP活化後增能)
或是彈震式訓練就比較適合在爆發力的訓練上
當然
每種方法的效果
都會受到實際動作、技術和負重等因素影響!
我們也不可能一直吃同一種課表
就希望會有好的成果
如何維持最大肌力
同時不影響爆發力以及運動表現的情況下
又可以兼顧到訓練上的變化性
就考驗到教練安排課表的能力了!
我是Will教練
想跑更快、跳更高、練更壯
就來悍草訓練找我!
運動表現科學:基礎班研習
2022/03/12(六)-13(日)
9:00~17:00點此前往課程報名連結
(名額有限,額滿截止。)
💪🏼 NSCA繼續教育學分 1.4
💪🏼 台灣運動防護學會教育學分 申請中
文章撰寫:Will教練
文章出處:ATP Team
想了解更多關於Will教練的資訊嗎?
👉🏼 點此處可連結至Will教練的Instagram